孩子不合群,总被欺负?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社交困难,如何改善?
发布日期: 06-10浏览次数:
孩子不合群,总被欺负?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社交困难,如何改善?——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面对别人的主动接近也显得冷淡或不知所措。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孩子常常成为被孤立、被嘲笑甚至被欺负的对象。
如果孩子长期存在明显的社交障碍,并伴有语言交流困难、重复刻板行为等表现,家长就要警惕是否患有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广东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越早识别、干预,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大。
一、什么是孤独症?它有哪些典型表现?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起始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
- 社交互动困难: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情感反应迟钝,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说话晚、语言表达能力差,或完全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执着于某些特定物品或重复某种动作,抗拒环境变化;
- 感觉异常:对声音、光线、触觉等过于敏感或迟钝。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孩子的表现因人而异,有的孩子聪明伶俐却“不懂人情”,有的则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需要更多支持。
二、不合群≠一定是孤独症,但需引起重视
并不是所有“不合群”的孩子都患有孤独症。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也可能在社交中显得被动。然而,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 对父母或其他亲近者缺乏依恋感;
- 不会用手指指物或眼神示意来表达需求;
- 不主动与其他孩子玩耍,也不回应他人的互动;
- 有语言但不会用于交流,喜欢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 经常沉迷于某一种特定兴趣,无法转移注意力。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设有专业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可为疑似孤独症的孩子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估与诊断服务。
三、孤独症孩子的社交困难如何改善?
虽然孤独症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干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系统训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干预方法:
1. 结构化教学(如ABA应用行为分析)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强化机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逐步提高其社交技能。
2.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孩子学会轮流、等待、分享、表达情绪等基本社交技巧。
3. 感觉统合训练
部分孤独症孩子存在感觉处理问题,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界刺激,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4. 家庭参与式干预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通过培训指导,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引导孩子练习社交互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融合教育支持
鼓励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同时给予必要的个别化支持,有助于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
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 不要轻视孩子的“不合群”:及时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特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 保持耐心和信心:孤独症孩子的进步可能缓慢,但只要坚持干预,就会看到改变;
- 避免盲目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与其焦虑不如专注陪伴;
- 营造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他们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 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与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结语:
孤独症孩子不是“不听话”,也不是“冷漠”,他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他们的社交困难并非不可改善,关键是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与科学干预。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始终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发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愿与每一位家长携手同行,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孤独症孩子点亮希望的星光。